千千小说网 > 周鼎记 > 第二0四章 平辽三策

第二0四章 平辽三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续南明

一秒记住【千千小说网 www.77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

    李小九气的说不出话来,指着褚遂良的手都在颤抖,虽然恨不得想杀了对方,但他却知道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一个帮派,又是太宗临终前指定的辅政大臣,他还真有点耐何他不得。

    正在李小九满腔怒火无处发泄的时候,忽然看到了站在角落里的安和,当下手指转向安和道:

    “安爱卿,现在文武百官都反对皇上征讨高句丽,你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反对朕?”

    安和听到李小九的问话,心中是暗暗叫苦,这明显是李小九的怒火没处发,要拿自己出气啊!只要自己敢站在大臣这边,估计立刻就会引来李小九的滔天怒火,他拿褚遂良这些人没有办法,欺负一下自己却没有任何问题。

    “启禀皇上!臣……臣……”

    安和左右拿不定主意,说话也是吞吞吐吐的,如果说支持李小九,那未免有些太不负责任,毕竟他也知道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时机,去了也只能损兵折将,原来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昨天他已经答应了张行成,如果现在变卦,那不成反复无常的小人了吗,绝对会让张行成等人看不起自己。可要是说反对,看李小九愤怒的样子,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哼~,支持就是支持,反对就是反对,吞吞吐吐像什么样子?”

    李小九本来就是想找茬,看到安和的样子,当下就要发作。

    张行成和褚遂良等人也都很同情的看着安和,可是却没有一点办法。

    安和急的汗都下来了,放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可无论选哪个,后果都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人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动物,在强大的压力下,有些人会因为无法承受而崩溃,有些人却在压力下表现超常。能做到平常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安和明显属于后一种人,在李小九的强大压力下,他忽然感觉自己竟然变得十分冷静,脑子里也无比清晰。之前乱成一团的思绪很快变的井井有条,只是眨眼间的功夫,他就想好了应对之法。

    “启禀皇上,高句丽占我辽东,而且屡抗我中原大军。致使中国子弟伤亡惨重,实乃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所以臣以为,当早日发兵夺其城、灭其国、绝其嗣,以除后患!”

    安和的话刚一出口,褚遂良等人都是暗暗摇头,觉得安和年纪太轻,目光也太过短浅。而张行成则在心中叹息,认为安和虽然足够聪慧,但是却欠缺胆气和魄力。在李小九的压力下竟然倒戈投降了。

    李小九也有些意外,本以为安和会和其它人一样反对征讨高句丽呢,没想到他竟然是唯一一个支持自己的人,这让孤立无援的李小九感到格外欣慰。

    安和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心中却在暗笑,接着说道:

    “皇上,高句丽虽说是个小国,但因其地处辽东苦寒之地,而且现在国内又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所以并不好打。为此臣这里有‘平辽三策’献上,希望能对皇上有所帮助。”

    “好,还是安爱卿知安和心,快将你的平辽三策讲一下。让朕与众位卿家听听。”

    李小九是拍案大笑,好不容易有一个支持的人,看样子还是早有准备,竟然连计策都想好了!

    张行成则是迟疑不定,难道昨天安和是敷衍自己,其实他早就打定主意支持攻打高句丽?可这也说不过去啊。安和只是一个闲散的人,怎么可能关心这些军国大事?

    其它大臣则对安和的话嗤之以鼻,安和只不过是一个半大小子,又从来没有带过兵、议过政,怎么可能有什么平辽三策,估计最多只是一些浅薄之见罢了。

    “是,皇上!”

    安和向李小九和众人施了一礼这才说道:

    “安和这平辽之策是依据高句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共分为三策,第一策为疲敌之策:高句丽地处辽东,土地出产不多,每年夏秋时节,是他们粮食收获的关键时刻,此时我大唐可以派小股精锐进行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同时封锁大唐与高句丽的边境,严禁大唐的粮食流入高句丽,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国力大损。”

    “嘶~”

    李小九和文武群臣听了安和的第一策后,都是倒吸了口凉气,安和此计可谓是毒辣之极,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如果真的实行安和这条毒计的话,估计几年后高句丽已经不是国力大损,而是直接陷入内乱和崩溃的边缘了,到时哪里还用大唐派兵,估计只用粮食收买人心就能平定辽东了。

    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出如此老辣之计,这让李小九和文武百官不得不对安和刮目相看。安和已经完全陷入自己的思维中,并没有注意到李小九和文武百官的反应,继续说道:

    “第二策名为离间之策:高句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除了国君荣留王外,还有不少将军手握重兵,不听国君的号令,而荣留王也一直想要收回军权,我大唐可以派细作进入高句丽,或收买或威胁,挑拨荣留王和实权将军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分化之目地,甚至让其暴发内乱,到时我大唐再发大军,就可一举将其荡平。”

    “第三策为强已之策:辽东乃是苦寒之地,特别是冬季尤为寒冷,如果大军在冬季之前无法攻克高句丽,就只能退军等到来年春天再战。不过臣听闻高昌国有作物名为白叠子,其花如絮,不但可以用来织布,而且将白叠子填充进衣物做成棉衣,比之皮裘还要保暖,若是能大量装备,将士们再也不用惧怕辽东的苦寒。”

    安和说完长出了口气,幸好前世他喜欢历史,对于大唐这个辉煌的年代,他了解的也比较多。再加上前世棒子国老是叫嚣高句丽如何如何,所以安和特意留意了一下唐朝与高句丽之间的历史,所以才能在这关键时刻侃侃而谈。顺便再说一句,高句丽可不是棒子国的祖先,新罗这个小国才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