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狩宋 > 第三十四章 铸剑为犁

第三十四章 铸剑为犁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千千小说网 www.77xsw.c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辽北和兴安岭的战阵,不会因为到渤海内地放牧的部落的支持而彻底消失,因为在黑水以北,还有辽阔的土地,蒙兀人和室韦人融合了殷地人之后,实力在增加。

    最明显的就是,**已经代替了弓箭,成为了牧民们常用的武器。

    当然他们的**使用的还是黑火药和细小的**,只要是懂得一***知识的人都能够做。

    而**的枪管,殷地人在窟悦已经能够生产,他们甚至能够生产火炮的炮管。

    冶炼技术和铸造技术也让这些部落的铁匠们的技艺整整提升了一个年代。

    肃州,比较着急的正是军事工业,曾经的铁骑军首领韩令坤非常清楚。而柴宗训是从善如流,摆脱了束缚的这个小皇帝,终于显露出了他的真正才干。他有着比大多数小孩子都不具备的大局观,还懂得取舍。

    敬粱就吐槽说,高继冲这是培养了第二个刘贤,弄不好比刘贤更加麻烦。

    高继冲喝着大着肚子,变得有些粘人的符金定倒的茶水笑道:“如果他真的那么优秀,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务院要坚持的是平等的执政理念,是目前还算可行的政体,是坚持全民教育的努力。我就不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一个比不上,咱们用一百个还比不上。”

    高继冲笑道:“我们家的几个小孩子,大概就是***将来能成大事。”

    吴夏有些茫然,而敬梁哈哈大笑。

    旅顺的日子过得很平顺,但是整个北方都在进行大大小小的战斗。

    五月,鲸海的商船增多,而殷地人的战船也到了。原因居然是中土的商队在做生意的时候非常不地道,用一些奇巧无用之物换别人的白银和金子。殷地人的战船开始在海上拦截和“洗劫”商船。

    安东省,仍然是地广人稀,铁路建设还在艰苦地进行,**认为没有两年,可能完不成五年规划。建筑工地牢牢地吸引着人口,周边的四个省都在向哪里调拨粮食以维持消耗。

    鲸海舰队竟然屋里应对越来越多的海上冲突。

    郑明思不得不把黄海舰队往鲸海调动,同时加强了海监船和渔政船的武器配备。为了整合海上执法力量,将这两部分合并,组成了近海警备队。

    各省的远洋捕捞舰队,也都装备了机关炮。至于轻武器,每个船员都是要配备的,自不必说。

    旅顺,前来告状的殷地和中土商船的船主都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军力量倾向于大琉球和南海之后,海上执法力量不够了。

    另外就是对于商业,商司把力量向陆地倾斜,黄海省和鲸海省的商业管理,削弱得非常厉害。

    五月,大宋最后一次冲突爆发,赵匡义带着大军拿下了江陵和荆州,同时开始肃清境内的一些亲大周的小型势力。

    渤海引来了大概是最后一批移民,林仁肇,符彦琳带着四十万军民转移到了大琉球,其中有十多万年轻人辗转到了河东省。然后充实到了周边的各省份。

    他们现在还没有实力进入渤海这几个老省份。

    不过他们的到来也算是缓解一部分人口的紧张。

    当然他们只是起到了补充人口基数的不足而已。北方各省的全民教育,老区坚持了十多年,周边也有四五年,现在**和郑明思两个人都盯着暑期结束后,毕业的几百万的中学生和大学生。

    可惜,就在此时,高继冲提出了让实**学生,陆续回校,补习一些新增加的课程的决定。

    凝阳书院,也拿到了类似的决定。哪里将改为凝阳政治学院,开始新建正式学员的教学楼和校区。泰州和登州的技术学院要整合成为正式的大学,而不再是技术学院。

    新建太原和大同技术学院。

    高继冲要兑现蓬莱会谈的决定,并进行教育系统的整顿。

    军事院和行政院两边都有强烈的反对意见。因为这等于釜底抽薪,军事和行政的扩张意图都破灭了。

    五月底,高继冲再一次发布命令,渤海正规部队缩编,按照陆战师的一个师的规模,也就是一个师一万二千人左右,全军缩编为十个整编师。也就是把接近一百万人的陆军缩减到只有十二万人。海军三大舰队,从八万人,也增加到十二万左右。

    其它的兵员就地复员,各省组建一只人数为一万人左右的警察部队。这些警察部队各州,县,镇进行配置。属于地方内卫部队。

    各地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不过这些部队只是定期进行武装训练,各村,厂矿维持治安,应付突发事件时,可以临时调集使用。

    也就是说,百万大军大概要拆掉一半,其余的全部变成了民兵。

    这是要解甲归田,铸剑为犁啊。

    六月,为了应对全境的反对声音。咨议院决定召开咨议院临时大会,各省各系统的咨议院都赶往了燕京,因为只有那里的大会堂才能容纳得下如此众多的人数。

    当然,在这之前,高继冲在蓬莱和旅顺,分别召开了军事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和科学院学部委员全体会议。

    已经磨磨蹭蹭到了延安府的柴宗训总算是见到了大哥柴宗谊。

    曹彬和慕容延钊也都赶到了延安府。

    大概是见到了弟弟平安无事,还能干了很多,柴宗谊脸上总算不是寒气逼人。不过会谈的场面,实际上是冀王妃高钰主持的。

    “渤海对形势的判断,应该早在蓬莱会谈之间,就已经有了非常准确的预测。渤海有没有在其中推波助澜,我敢肯定有。以前我们认为是吴夏敬梁**等人做出的决定,但是现在来看,恐怕不是。”

    柴宗谊当仁不让地坐在主位,只是让柴宗训坐到了自己的身边。

    “蓬莱会谈,很明显就是他们的底线,只要不突破这个底线,渤海就愿意维持国家的统一和平衡。江南的情势,现在看来,只要认肃州为宗,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所以现在渤海兑现承诺,并裁军,专心搞建设。”

    “至少从目前的渤海做出的举动能够证明这一点。”

    讲话的是魏仁浦,他停在长安,不是白来的,曹彬和慕容延钊的到来,就是他促成的。

    众人都沉默着。如果说维持大周的颜面,现场的三家联合起来,也恐怕不够渤海承认肃州的影响力。三家顶多是一个地**权,而现在肃州至少还保留着名义上的共主和朝廷。

    高钰看了一眼柴宗谊,才缓缓地道:“我认为,我们至少在农林牧副渔等产业政策上,要运用渤海法。开封府大概不想遵守也得遵守,长安我们不强求,毕竟蜀国也才平定没有几年,太过强烈的政策变动,会带来内乱。”

    慕容延钊和手下的幕僚虽然对高钰讲话感到有些不满,但是却不得不承认高钰讲话的正确性。

    “我们肃州是要按照渤海法走的,因为夫君曾经发誓要让黄河变清。如果说我们与渤海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承认世家的地位,允许通商。我和夫君要启程西征了,昆仑城有两位丞相和皇上在,还请两位将军多多扶持。”

    柴宗谊开口,嗓音就有些沙哑:“肃州已经誓师,只能皇上到就出发。昆仑城的建造,李谷学士就算是只剩下一口气,也还是让李吉抬着,守在工地上。那将是比燕京城更加宏伟的城市。但是大军一走,那些奴隶,恐怕很难管束。”

    柴宗谊向两个人拱手:“两位将军,请派精兵入昆仑城。渤海内收,伪宋恐怕短时间也限于内政,开封和蜀郡,暂时还算安全。城池修完,那些奴隶直接赶入渤海境内,以汉人替之。”

    慕容延钊就眯起了眼睛。

    这是坑人啊,而且摆在明处坑渤海。

    高钰叹了口气对柴宗训道:“肃州的稳定,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军西征不能败,败不能溃。一个就是渤海的支持。如果渤海想要帮我们,吃一些小亏,也会扔下来。如果渤海不想帮我们。皇上,请您自行斟酌。”